0%

乐理进阶大全-和声

一、循环与网格图

1.1 音的循环

在物理上声音是通过震动产生的,而振动必然存在频率,频率越高,振动越快,声音听起来越高,相反声音听起来就越低

往往一个纯八度关系,比如$1$到$\dot{1}$,它们的频率关系为两倍关系,听感上两个音会完全融合

有了频率的概念,人们就逐渐发现了声音的规律,即十二平均律。十二平均律将一个八度分成十二份,一共有十二个音。在频率上,相邻两个音的频率之比为$\sqrt[12]{2}$,相邻两个音之间的距离称为半音,即半音阶。

从此,人们开始对音进行形式化表示,即C/D/E/F/G/A/B系统,音名循环图如下:

1.2 音程

  • 根音:和弦的主音,不一定是最低音
  • 冠音:和弦中的最高音
  • 度数:衡量音程的单位
  • 复音程:超过八度的音程关系

1.3 和声学

和声学解决的问题是

  • 用什么和弦
  • 怎么用和弦

1.4 五度圈

从C音后每隔纯五度取一个音,就会得到一个音阶的循环

观察1.1部分的音阶图可以发现,G->C->G,顺时针C到G是纯五度关系,逆时针C到G是纯四度关系

1.5 三和弦标记法

在五度圈的基础上,使用平面图来快速进行三和弦推导

观察上图,上三角均为大三和弦,下三角均为小三和弦

将上图进行一下扩展,如下图,根据平面图可以快速得到五度圈、大三度循环和小三度循环

二、大调和声

2.1 大调的三和弦

调内三和弦:使用调内音组成的和弦

调外和弦:包含调外音的和弦

2.2 和弦功能属性

以自然大调为例,每个大调的$I$级和弦都是主和弦T(Tonic chord),是和声的中心,其作用叫做主功能

在调性体系下,主和弦的组成音也是所有音中最稳定的,而其他和弦根据组成音的具体情况,产生各自不同的趋向性,这便是和声功能的根源所在。

大调的V级和弦,称为属和弦D(Dominant chord),代表属功能(Dominant chord),大调五级音又称属音,位于主音上方纯五度(下方纯四度),属和弦三个音都有朝向主音的倾向,地位仅次于主和弦。

大调的IV级和弦,称为下属和弦S(Subdominant chord),IV级音在主音下纯五度(上纯四度),所以叫下属音(Subdominant)。下属和弦具有下属功能。与属和弦相比,下属和弦的趋向性较弱,稳定性略高。

主和弦T、属和弦D、下属和弦S合称为正三和弦

正三和弦以外的和弦称为副三和弦,即ii、iii、vi、vii四个和弦,在C大调中就是Dm、Em、Am、B

  • 注:和弦是如何分功能组的?考虑主功能组的一级和弦135,其中三级和弦357包含了两个一级和弦的构成音35,六级和弦包含了两个一级和弦的构成音61,所以在和弦色彩上是比较接近的,因此可以分为相同的功能组中

2.3 和声进行的基本规律

大调进行一般会从I级开始,经过下属和弦、属和弦之后再回归到主和弦

  • 主和弦I所代表的主功能,关键词是“稳定”。它作为调的核心,产生一种基础的安稳、静止感。如果音乐没有结束在主和弦,通常会给人没有结束的感觉。
  • 下属和弦IV代表下属功能,关键词是“运动”。它的稳定性介于主、属之间,通常充当二者的中间环节,使音乐的张力逐渐积累。I—IV的进行常有一种启动、上升感
  • 以属和弦V为代表的属功能,关键词是“紧张”,在三个功能组中最不稳定,音乐的张力达到最大,制造迫切进行到主功能的感觉。V—I常被形容为有制动、下降感,最后到达主和弦,张力得到释放,产生音乐独有的美感。

和声第一定律:和声的变化是起承转合的,即稳定->不稳定->稳定

2.4 和声进行格式

2.5 和弦编配

和声第二定律:在为旋律编配和弦时,和弦要包含旋律中的一部分或全部的音,不能完全包含时,和声一般也要照顾到尽量多的旋律音,优先考虑强拍与长音

和弦外音(外音):不包含在和弦音中的旋律音

2.5.1 和弦转换时机

在流行歌曲中,和弦发生转换的时机一般有以下几种情况

  • 重音
  • 乐句的结尾
  • 前后音程对比强烈的地方
  • 一个乐句到另一个乐句之间

一般的流行歌曲,一个乐句中最多会进行一次和弦转换,换言之就是一个乐句一般包含一到两个和弦

2.5.2 判断节奏、调式调性

2.5.3 确定开头、解位和断句

  • 半终止
  • 终止式

2.5.4 填充乐句

2.6 常用和声套路

  • 15634125:忽然之间

  • 4536251:可惜不是你

  • 4536
  • 1625
  • 162536251:突然的自我
  • 1645:花
  • 1564

2.7 终止式的种类

2.7.1 收拢性终止

收拢性终止:落在主和弦的终止式

  • 正格终止:“属->主”的进行格式,典型的如$V-I$,V可以换成导三和弦、导七和弦等其他属功能和弦,这种终止式的结束感比较强烈。

    • 前面再加上下属功能组和弦,如$IV-V-I、II-V-I$,这种结构用到了调内所有的音和所有功能组和弦,称为完全正格终止复式正格终止
  • 变格终止:从下属功能组进行主和弦的终止式,即$IV-I$,使用不如正格终止频繁,教会中唱诗班较多使用,变格终止有一种平静、安详、甜美的感觉

  • 补充终止/扩充终止:在乐句、乐段或全曲末尾,于明确终止之后,再额外添加一段短小的终止作为“尾巴”。补充的终止可以是$VI-I、VII-I、IV-V-I、II-V-I$

2.7.2 开放性终止

开放性终止:不落在主和弦上的终止式,或称为半终止

  • 半终止:不稳定音级收束,如$V-IV$,音响效果上给人一种戛然而止、意犹未尽的感觉,经常用在上半句或开放性乐段的末尾
  • 阻碍终止/伪终止:以不稳定和弦代替主和弦,典型的有$V-VI$,它是把预期的“终止”打断,然音乐延续下去。作用是推迟终止、扩展乐段

2.7.3 其他

  • PAC:完全正格终止,V->I,和弦都是原位和弦,且旋律结束在主音上
  • IAC:不完满正格终止,可以是VII->I,或者使用转位和弦、或者旋律音没有结束在主音上,通过这些可以降低终止感
  • HC:半终止,停止在V级和弦上音乐不再发展
  • 终止感:PAC>IAC>HC

2.8 大调七和弦

2.8.1 大七和弦

2.8.2 属七和弦(大小七和弦)

2.8.3 四度圈

三、离调与转调

3.1 转调

3.2 离调

离调可以理解为转调的一种特殊形式,但要注意区分它和转调的关系。离调具体是指音乐作品中出现了某一临时变化音或临时带变音的和弦而引起了调性色彩的改变,而且这种改变只作了短暂停留之后又回到了原来的调性上,这样的调性变化就称作离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