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诗词韵律解析

一、诗体简介

1.1 近体诗格律

古体诗与近体诗的区别:

  • 古体诗不讲究押韵;近体诗用韵严格,必须一韵到底,不能换韵,且压平声韵

  • 古体诗字数不固定;近体诗字数固定

  • 古体诗没有严格的平仄、对仗;近体诗讲究平仄、对仗工整

古体诗的代表有《诗经》《楚辞》《琵琶行》《归园田居》等

近体诗格律要求:

  • 诗句数固定
  • 字数为五言或七言
  • 一般押平声韵,不允许换韵,韵脚位置固定
  • 平仄有规定
  • 五七言律诗中间两联原则上必须对仗

1.2 绝句和律诗

  • 绝句为四句;律诗为八句
  • 古绝讲究押韵,平仄与对仗较为自由;律诗即讲究押韵,又对平仄、对仗有严格规定
  • 绝句(截句、绝诗)包括古绝和律绝两种,短小精炼

二、声律

2.1 声调

  • 古汉语四声调:平、上、去、入
  • 相间律:平仄交替使用
古声调 普通话声调
阴平、阳平
去(第三声)
去(第四声)
融合到了平/上/去

由于现代汉语没有了入声的发音习惯,对古代入声字的判断规则如下:

(一)凡b、d、g、j、zh、z六母的第二声字(阳平),都是古入声字

(二)凡d、t、L、z、c、s等六母跟韵母e拼合时,不论国语读何声调,都是古入声字

(三)凡k、zh、ch、sh、R五母与韵母uo拼合时,不论国语读何声调,都是古入声字

(四)凡b、p、m、d、t、n、L七母跟韵母ie拼时,无论国语读何声调,都是古入声字

(五)凡d、g、h、z、s五母与韵母ei拼合时,不论国语读何声调,都是古入声字

(六)凡声母f,跟韵母a、o拼合时,都是古入声字

(七)凡读ue韵母的字,都是古入声字。只有「嗟」jue,「瘸」queˊ,「靴」xue三字除外

(八)一字有两读,读音为开尾韵,语音读i或u韵尾的,也是古入声字

2.2 五言律诗的平仄

2.2.1 起声/收声

  • 仄起:第一句的第二个字为仄声
  • 平起:第一句的第二个字为平声
  • 仄收:第一句的第五字为仄声
  • 平收:第一句的第五字为平声

不同平仄格式的首句格式

  • 仄起仄收: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
  • 仄起平收(首句入韵):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 平起平收(首句入韵):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 平起仄收: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2.2.2 平仄格式

(1)仄起仄收

加下划线表示可平可仄

$\underline{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underline{平}平仄仄平,\underline{仄}仄仄平平$

$\underline{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underline{平}平仄仄平,\underline{仄}仄仄平平$

  • 堂:泛指房屋的正厅

  • 无生:佛家语,谓世本虚幻,万物实体无生无灭

(2)仄起平收

$\underline{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

$\underline{平}平平仄仄,\underline{仄}仄仄平平$

$\underline{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underline{平}平平仄仄,\underline{仄}仄仄平平$

终南山:在长安南五十里,秦岭主峰之一。古人又称秦岭山脉为终南山。秦岭绵延八百余里,是渭水和汉水的分水岭。

太乙:又名太一,秦岭之一峰。唐人每称终南山一名太一,如《元和郡县志》:”终南山在县(京兆万年县)南五十里。按经传所说,终南山一名太一,亦名中南”。

天都:天帝所居。

青霭:山中的岚气。霭:云气。

海隅:海边。终南山并不到海,此为夸张之词。

分野:古天文学名词。古人以天上的二十八个星宿的位置来区分中国境内的地域,被称为分野。

壑:山谷。

(3)平起仄收

$\underline{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underline{仄}仄平平仄,\underline{平}平仄仄平$

$\underline{平}平平仄仄,\underline{仄}仄仄平平$

$\underline{仄}仄平平仄,\underline{平}平仄仄平$

(4)平起平收

$\underline{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underline{仄}仄平平仄,\underline{平}平仄仄平$

$\underline{平}平平仄仄,\underline{仄}仄仄平平$

$\underline{仄}仄平平仄,\underline{平}平仄仄平$

代州:治所在今山西代县

刁斗:古代行军用具。斗形有柄,铜质;白天用作炊具,晚上击以巡更

三军:军队的通称

井陉$x\acute{i}ng$:古关名,即井陉口,又名井陉关,唐时要塞,在今河北井陉县境内,井隘北井隆山上。秦汉时为军事要地。

凤阙:汉代宫阙名,在建章宫东,因为其上有铜凤凰而得名

取龙庭:借指誓歼敌虏。龙庭:原指匈奴单于祭天的地方。

2.3 七言律诗的平仄

2.3.1 平仄格式

(1)平起平收

$\underline{平}平\underline{仄}仄仄平平,\underline{仄}仄平平仄仄平$

$\underline{仄}仄\underline{平}平平仄仄,\underline{平}平\underline{仄}仄仄平平$

$\underline{平}平\underline{仄}仄平平仄,\underline{仄}仄平平仄仄平$

$\underline{仄}仄\underline{平}平平仄仄,\underline{平}平\underline{仄}仄仄平平$

(2)平起仄收

$\underline{平}平\underline{仄}仄平平仄,\underline{仄}仄平平仄仄平$

$\underline{仄}仄\underline{平}平平仄仄,\underline{平}平\underline{仄}仄仄平平$

$\underline{平}平\underline{仄}仄平平仄,\underline{仄}仄平平仄仄平$

$\underline{仄}仄\underline{平}平平仄仄,\underline{平}平\underline{仄}仄仄平平$

(3)仄起平收

$\underline{仄}仄平平仄仄平,\underline{平}平\underline{仄}仄仄平平$

$\underline{平}平\underline{仄}仄平平仄,\underline{仄}仄平平仄仄平$

$\underline{仄}仄\underline{平}平平仄仄,\underline{平}平\underline{仄}仄仄平平$

$\underline{平}平\underline{仄}仄平平仄,\underline{仄}仄平平仄仄平$

(4)仄起仄收

$仄仄平平平仄仄,\underline{平}平\underline{仄}仄仄平平$

$\underline{平}平\underline{仄}仄平平仄,\underline{仄}仄平平仄仄平$

$\underline{仄}仄\underline{平}平平仄仄,\underline{平}平\underline{仄}仄仄平平$

$\underline{平}平\underline{仄}仄平平仄,\underline{仄}仄平平仄仄平$

2.4 相对律、相粘律

2.4.1 相对律

  • 一联中,出句对句的平仄是相对的

2.4.2 相粘律

  • 后一联出句第二字的平仄要跟前一联对句第二字的平仄一致
  • 即:第三句第二字的平仄与第二句第二字的平仄相同,第五局第二字的平仄和第四句第二字的平仄相同,第七句第二字的平仄与第六句第二字的平仄相同

2.5 特殊平仄格式

在唐人近体诗创作中存在对句型为【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平仄仄】平仄格式进行修改的情况,如下:

  • 五言:平平【平仄仄】—->平平仄【平仄】
  • 七言:仄仄平平【平仄仄】—->平仄平平【仄平仄】

句型修改为特殊平仄格式后,这种句型的第一个字必须为平声

2.6 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

这句话的意思是:

  • 近体七言诗每句的第一字、第三字和第五字的平仄可以不论
  • 第二字、第四字和第六字的平仄必须严格依照格式

当然这句话不一定要完全遵循,有例外情况

2.6.1 反例

以下反例都是“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所导致的情况,不符合诗词的韵律

  • 犯孤平:诗的一句中,除了韵脚外只有一个平字,这是作诗的禁忌
  • 三平调:句末三字的平仄为连着的三平声

2.7 拗与救

  • 拗:不符合平仄格式的字,这种形式叫做拗
  • 救:如果前一个字用了“拗”,比如前一个字在本该用平声的地方用了仄声,那么在后面合适的地方补充一个平声

三、用韵

3.1 韵母解析

押韵:押韵是把同韵母或韵母相近的字,放在诗篇某些句子的末尾,使诗歌读起来顺口,听起来悦耳,容易记得住、传得开

韵母由韵头、韵腹、韵尾三个部分组成

  • 韵头:又称介音,是韵腹前面、起前导作用的部分,发音比较模糊,往往迅速带过;
  • 韵腹:又称主要元音,是一个韵母发音的关键,是韵母发音过程时,口腔肌肉最紧张,发音最响亮的部分;
  • 韵尾:可元音可辅音。一种叫鼻韵尾,有-n,-ng两个。另一种叫口韵尾。韵尾是韵腹后面、起收尾作用的部分,发音也比较模糊,但务求发到位。

如“娘”niáng的韵母是iang,其中i是韵头,a是韵腹,ng是韵尾。

每个韵母一定有韵腹,韵头和韵尾则可有可无。如“大”dà的韵母是a,a是韵腹,没有韵头、韵尾;
“瓜”guā的韵母是ua,其中u是韵头,a是韵腹,没有韵尾;
“刀”dāo的韵母是ao,其中a是韵腹,o是韵尾,没有韵头。

3.2 平声韵

平声韵,是汉语中读音为平声的单字归类,其主要特点是发声比较平和。“平声”与“仄声”相对应。在诗词中,句尾押韵有压平声韵和仄声韵, 平声即阴平、阳平,仄声是上声、去声。压阴平、阳平韵的是平声韵,压上声、去声的是仄声韵。

做诗所依据的韵书,一般指《平水韵》,平、上、去、入四声一共106韵

平声30韵,上声29韵,去声30韵,入声17韵。律诗一般只用平声韵

  • 上平声:一东、二冬、三江、四支、五微、六鱼、七虞、八齐、九佳、十灰、十一真、十二文、十三元、十四寒、十五删
  • 下平声:一先、二萧、三肴、四豪、五歌、六麻、七阳、八庚、九青、十蒸、十一尤、十二侵、十三覃、十四盐、十五咸
  • 上声韵:一董、二肿、三讲、四纸、五尾、六语、七雨、八荠(jì)、九蟹、十贿、十一轸(zhěn)、十二吻、十三阮、十四旱、十五潸(shān)、十六铣(xiǎn/xǐ)、十七小、十八巧、十九皓、二十哿、二十一马、二十二养、二十三梗、二十四迥(jiǒng)、二十五有、二十六寝、二十七感、二十八琰(yǎn)、二十九豏(xiàn)
  • 去声韵:一送、二宋、三绛(jiàng)、四寘(zhì)、五未、六御、七遇、八霁(jì)、九泰、十卦、十一队、十二震、十三问、十四愿、十五翰(hàn)、十六谏、十七霰(xiàn)、十八啸、十九效、二十号、二十一箇(gè)、二十二禡(mà)、二十三漾、二十四敬、二十五径(jìng)、二十六宥(yòu)、二十七沁、二十八勘(kān)、二十九艳、三十陷
  • 入声韵:一屋、二沃、三觉、四质、五物、六月、七曷(hé)、八黠(xiá)、九屑(xiè)、十药、十一陌、十二锡(xī)、十三职、十四缉(qī/jī)、十五合、十六叶、十七洽(qià)

3.3 宽韵与窄韵

宽韵:包括四支、一先、七阳、八庚、十一尤、一东、十一真、七虞.作诗用这些韵,有较多的韵脚可供选择

中韵:包括十三元、十四寒、六鱼、二萧、十二侵、二冬、十灰、八齐、五歌、六麻、四豪.作诗用这些韵,有次多的韵脚可供选择

窄韵:包括五微、十二文、十五删、九青、十蒸、十三覃、十四盐.作诗用这些韵,可供选择的较少

险韵:包括包括三江、九佳、三肴、十五咸.作诗用这些韵,可供选择的很少

四、对仗

4.1 对仗要求

  • 字面相对:构成对仗的字词意义相对或相反
  • 词性一致: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等
  • 对仗时,对应位置上的字不能相同,如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4.2 对仗的类型

  • 言对:
  • 事对:
  • 反对:
  • 正对: